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2%

週五, 23 九月 2022 09:32 作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二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2%。報告還稱,受新冠疫情和防疫措施影響,中國經濟放緩超過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因此將其全年增速預測值下調至3.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全球經濟在2021年初步復甦,但2022年形勢愈發暗淡,相關風險開始顯現。世界經濟本就因疫情被削弱,此後又遭受到數次沖擊,不確定性隨之上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基線預測顯示,全球經濟增速將從去年的6.1%放緩至2022年的3.2%,較2022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的預測值下調0.4個百分點。其中,發達經濟體在今年預計增長2.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速預計為3.6%。

報告指出,美國的經濟增速在今年早些時候放緩,加之家庭購買力下降和貨幣政策收緊,使美國增速預測值被下調了1.4個百分點至2.3%。

中國進一步採取防疫封鎖措施,且房地產危機加深,導致增速預測值被下調了1.1個百分點至3.3%,並且產生了重大的全球溢出效應。

歐洲受烏克蘭戰爭溢出效應影響,加之貨幣政策收緊,導致歐洲各國增速預測值被大幅下調。預計歐元區今年整體的經濟增長率為2.6%,與4月的預測值相比下降了0.2個百分點。

報告還顯示,糧食和能源價格上漲以及供需失衡的持續存在致使全球通脹預期被上調。預計今年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將達到6.6%,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則將達到9.5%,二者被分別上調了0.9和0.8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預計,為降低通脹所採取的貨幣政策將於2023年帶來負面影響,全球產出將僅增長2.9%。

對於全球經濟的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其下行風險佔據極大的主導地位。該組織分析稱,如果新冠疫情再度暴發且帶來更多防疫封鎖措施,而房地產部門危機也繼續加劇,那麼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會進一步受到抑制;同時,全球融資環境收緊可能引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債務危機。

此外,烏克蘭戰爭可能導致歐洲從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突然停止,地緣政治分裂可能會阻礙全球貿易與合作。

如果勞動力市場比預期更為緊張,或者通脹預期脫離實際情況,那麼壓低通脹的難度可能會比想像的更大。

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預測了另一種可能出現的情景:在多種風險同時顯現,且通脹進一步上升的狀況下,全球增速在2022年和2023年或分別下降至約2.6%和2.0%。這將使這兩年處於1970年至今經濟表現最差的10%的年份之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調,隨著物價上漲繼續擠壓世界各地民眾的生活水平,控制通脹應成為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任務。收緊貨幣政策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實實在在的經濟成本,但拖延只會使成本進一步增加。

該組織還指出,定向財政支持有助於緩解最弱勢群體受到的影響,但由於疫情使政府預算捉襟見肘,加之需要採取降低通脹的整體宏觀經濟政策立場,這些財政支持政策需要通過增加稅收或減少政府支出來抵消。同時,應對能源和糧食價格具體影響的政策也應關注受影響最嚴重的群體,避免扭曲價格。

該組織提醒,貨幣環境收緊也將影響金融穩定,為此需要謹慎使用宏觀審慎工具,這也使得債務處置框架改革變得更有必要。

最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然呼籲各國提高新冠疫苗接種率,防範未來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各方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亟需採取多邊行動限制排放,同時加大投資以加快綠色轉型。